為什麼要唸大學?| Minerva University

Esther is a confused human being
17 min readMay 4, 2019

--

搬家提醒:我把文章都搬到 substack,可以在上面訂閱。

自我介紹

我是台大國企三的學生 楊詠瑄,在荷蘭的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交換。因為在荷蘭交換一年的改變與自我了解,都讓我覺得今天國企系和台大這所學校都不再符合我的學習需求,因此我轉而申請Minerva University,在收到錄取通知的那天,還真的興奮到不行。

Minerva 招收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在四年內移動到六個不同城市裡上學,讓我興奮的覺得接下來四年,要和世界最酷的同學一起去舊金山、海德巴拉、首爾、布宜諾斯艾利斯、柏林、倫敦、臺北念書了!

在荷蘭交換的我

背景:荷蘭交換時的想法轉變

平常在台大上課時,就上課聽聽老師在台上講解,回家做報告、準備考試等。雖然覺得上課有點雞肋,或感覺不夠符合我的學習需求,但考試還過得去,多少學些東西,日子也就這麼過去了。只是這樣的生活步調,在到了荷蘭交換之後有蠻大的改變。

身為交換生,又知道國企不太能轉學分的前提下,我上學是完全不被規劃、也完全沒有任何學分與必修限制的,被當也沒差。我drop掉所有不想去的課,因為本來就選了一個沒有管理學院的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去各個學院修我有興趣的。上半年共只修了兩門,一週時數去上課只有四小時。(四小時是因為荷蘭學制,可以參考一週20小時的一門課)在處一個近乎失學又幾乎沒有的人的狀態下,我每天真的無聊到發慌,所以就開始重新做時間管理,並為自己安排學習規劃。

一週20小時的一門課

誤解1:關於效率 -- 不做事是因為懶惰病發作?
在台大時,前兩年除了上課,我總是會在學期初安排超多事,因為很怕沒機會,或害怕自己會跟不上別人。但當我來到荷蘭,一個月後無聊到真心誠意地想做些有興趣的事時,才發現其實自己是有能力有效地安排這片空白,而且成效更超乎外力強迫的。雖然剛開始練習時間安排、和學習規劃因為不熟悉確實是比以前沒效率,但因為有空能夠反覆練習、隨著情境實驗與調整、記錄自己的學習曲線,速度就有越來越快的趨勢,現在的我再也不認為我需要填滿自己的時間才能成長了。

沒有辦法有效學習,其實不是懶惰不做事,反而是因為沒有辦法正確評估自己,只會把時間填滿,卻缺乏思考能高速運轉的精神與時間。

誤解2:關於學習 -- 學習一定需要透過老師上台講課?
除了沒學可以去上,荷蘭上課本來就不太透過老師講解,通常老師就只提點重點概念,內容的吸收就靠大家自己想辦法。這讓我開始自主學習,學習如何有系統學習,包涵規劃 Learning Map,查資料,並練習克服三分鐘熱度的問題。我透過PDCA反覆練習,持續Reflect,最後更靠近自己需要的學習步調與方式。最後確認我上課比較需要討論,雖然老師傳授知識可以應付考試,

但學習應該要深度學習才有意義,而自己吸收並經過討論後的學習更具有深度與應用性,並可以長久停留在記憶裡,讓知識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這些新想法都讓我發現在某些面向上,我是比學校更有能力規劃生活和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的。加上在荷蘭上學教也不是repeat the knowledge,而是work with the knowledge,我知道學習可以不是空談,是真的能用更好、更聰明的方式能為自己與世界解決問題,讓我看見原來好的學校對學生的學習原來可以有這麼大的影響,生活因為充分具有意義讓我難得認真讀書,表現還算不錯外,每天過得很充實快樂。

基於這些經驗都好到讓我不想回台大唸書,看了看台大國企系接下來的必修們,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我也覺得他們不適合現在的我。我重新思考大學之於我的意義。我還該花這麼多時間坐在教室裡聽有聲書嗎?我除了一張畢業證書還需要大學嗎?

「我需要什麼樣的大學呢?」

在荷蘭很閒、看很多書、常常東想西想

契機:遇見Minerva

那時在臉書上看到全球集思論壇(GIS)認識的岳涵為Minerva寫了一篇Medium後( Minerva 1/3|這是一間什麼樣的學校?),就有個直覺反應:叛逆的Minerva,也太適合叛逆的我了!從設計理念到四年課程安排都像是為我量身定做一樣。因為荷蘭的大學已經令我驚豔了,Minerva的設計看起來又更上一層樓。之後又看到岳涵辦了Minerva黑客松,讓我對這所學校越來越感興趣,就開始申請,其中也問了4, 5個裡面的學生以了解這所大學。

因為在岳涵的Medium裡已經有蠻詳細的介紹,建議可以先看看。因此我就只點出這所大學特別吸引我,或還沒被談到到的地方來介紹。

關於Minerva University

Minerva University的創立於2012,源自於創辦人Ben Nelson的Minerva Project。他TEDxSF的演講時,談到其中一個上學的意義,是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於是他問台下觀眾:”Imagine that now we are evaluate your courses, not the great time you have in college, not the people you met, the parties......but actually the classroom experience. How many of you will say more than 50% of classes change your lives?” 結果很多人都舉低於50%,還有不少0%的人。

Yuval Noah Harari在《21世紀的21堂課》很直接的說:"Teachers themselves usually lack the mental flexibility tha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demands, since they themselve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old educational system." 雖然講得有點沒禮貌,也說不定有點太誇張,但Minerva University的出現,就是Ben Nelson野心勃勃的想要以破壞式創新的方法翻轉整體僵化、無法在21世紀與時俱進的的教育現狀。

從接下來的介紹,其實都可以看出Ben Nelson是以這樣的理念在設計的。

Minerva -- Logo

01 國際化的城市體驗

Minerva想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並能適應在世界級城市的學生,以培養國際性的視野與眼光。比起在大學被好好的校區保護,Minerva認為城市更是與未來工作生涯接軌的,學生除了要在各大城市裡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也要適應當地文化,和該地的生活方式等,因此他們沒有校園,平常學生都一起住在學生宿舍(Residential Hall)裡。

而除了第一年一整年在總部舊金山,他們之後每半年換一個上學地點,去印度海德巴拉、南韓首爾、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德國柏林、英文倫敦、台灣台北上課。

02 系統思考的訓練

我們管院的策略課常講,如果想要有效解決問題,就必須培養系統思考和拆解問題的能力。之前上「溝通實務專題」時,Barry就教我們如何在雜亂資訊裡歸納出知識架構的練習(Find the pattern)也是如此。我認為這些是21世紀重要能力的一環,而我解讀Minerva大一的一整年課程Habits of Mind and Foundational Concepts,就是針對這些思考練習做相似的設計。

Minerva大一學生只修四門課:「形式分析」(Formal Analysis)、「實證分析」(Empirical Analysis)、「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s)、「多元模式溝通」(Multi-modal Communication)。這四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思考方式的工具,而這樣的思考模式是在大二之後會被反覆練習運用的。所以簡單來說,大一就只是得到思考的工具,大二以上是在各自的學科裡反覆運用工具。

像在「形式分析」課裡,學生要學演繹法(inductive logic),所以學生會需要先閱讀關於生物複製的理論,然後運用在AI、世界流行病、或人類幸福感等相關議題裡。不過,Minerva的學生跟我說,他覺得Minerva的訓練方式很適合跨學科的統合,所以蠻推薦有這樣需求的學生,但如果想做高度專一性質的學習,或許就不那麼適合Minerva。

但因為他們這樣的設計理念,不太可能轉學,學分轉換也非常有限。所已即使是轉學生都必須重唸四年的大學學位,或許這也是Minerva學生年齡分佈相對較廣的原因。(聽說是17~25歲)

03 討論為主的線上教室

Minerva上課有個特別的互動平台,叫做Active Learning Forum(ALF),他們上課的形式是:讀理論>>寫作業>>進線上教室討論。

因為進入線上教室時,直接就是針對理論做深入的應用練習,像是教授會設定情境給學生練習以理論解答,或是分成小組(Break out groups),針對議題做討論,因此學習前端的主權完全都在學生身上,上課內涵就更偏向精熟與應用的層次了。

而因為沒有座位差異,大家說上課都會像是坐在第一排一樣,老師也能夠點輕易的點沒有發言的人回應。最後,老師會在上課完之後會重看每個同學的錄影檔,給予更細緻而正確的回饋。

Minerva -- ALF

03 多元領域接觸與實作

他們每週上課時數12小時,課程只有星期一到星期四,星期五Minerva會邀請組織辦工作坊,每學期學生也會和不同組合作,讓學生能夠更多元的探索並運用所學。

1. Friday Co-curricular

活動用不同的模式互動,可以將應用學習,或是探索新領域,另外,有興趣的學生也能透過這個連結,更深入鑽研下去。像是他們去Stanford的設計思考學院設計思考、去市政府討論、在SF Opera 一起學習創作等。應用則是聽說CS的學生在柏林大眾運輸合作,討論如何以演算法優化東、西柏林的大眾運輸等等。這個星期五的工作坊一學期總共15周,因為是自由參加,所以參加人數同常都20~30不等,不太超過50人的。

2. Civic Project

Minerva在學期初時,會找該地的公司、NGO、政府機構等和學生進行配對(Civic Partners),和學生一同合作解決問題,有時會有點像是學期中的實習。像是在首爾,有同學和漢陽大學一起合作,以AI做城市規劃的專案。也有學生的專案是和相關組織合作推動「如何有效的提升人口販賣」議題的社會能見度。

3. Location Based Assignment

針對不同的上學地點和個人學科的差異,每個人,每一個的內容不一樣但基本上都是要走到城市的某個地方去互動然後根據這些互動跟資料來寫報告,而互動則可能包含訪問、參加活動、當志工等。像是去政治活動,並以運用上課教導的理論來解解析。又像是「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課時,要去一個組織當志工然後分析他們組織在程式裡面的角色跟他們在運作機制跟問題。

04 Minerva的教授

很多教授的升等來自於做研究,但這也讓教授們沒有力氣同時用心教書,花心力在學生身上。就我所知,Minerva希望他的教授是不要做研究,以上客為主。Minerva除了一班上課學生不超過20個人之外,聽學生說,在Tutorial的課程裡,大概就一位教授帶7,8個學生,有些小班甚至只有3, 4個學生而已。雖然這樣讓學生壓力很大,但這也大家教授可以有心思更關注在學生個人化的學習上,和教授之前的關係也相對緊密。

這點,我在荷蘭上課有非常強烈的感受,因為在對於一門知識概念還很模糊時,做專案常常偏離中心,卡關或花很多心力處理錯的問題,有教授和助教經常性的回饋,對於學習與做專案的深度都有很大的幫助。還有老師們的教學熱情,也很會定義了今天遇到額外的問題時,是否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協助,所以我真的很感謝荷蘭的老師大部分都非常願意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最後,因為他們目前課程還算有限,如果有興趣的學生想要上新的課,他們會和有興趣的教授一起設計課綱並開新課程。

05 Minerva的學生

強調國際化與國際視野的Minerva,收的當然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並不限美國人。雖然很多人都在爭論新興的Minerva到底能不能和頂尖的Ivy Leagues, UC系列的學校比,我剛好在和Minerva學生詢問細節的時候他也告訴我他是放棄UC Berkeley電機系、另一個放棄Oxford來Minerva的。但Minerva畢竟才成立不久,還是一所很新的學校,據我所知,他一年收的學生大概也就150~200多個人,學生的素質可能需要透過就業市場才能驗證。

Minerva的學生地區分佈

就我和Minerva少少學生的接觸經驗裡,裡面似乎有相對高比例的人是自學生,可能沒上高中、或是半途休學的人,因為他們都覺得傳統體制內的學習並不適合他們。Minerva今年才要產出第一批畢業生,比起排名上的頂尖,我或許會更認同會選擇去唸Minerva的人的主因是合適,不然就會選擇去目前名氣更大的大學了。但這讓我更想去Minerva,就像Minerva很愛討論解析Big Questions 一樣(e.g. What i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to feed the world?),我很期待在Minerva遇到一群優秀、能獨立思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情,能追隨理想與熱情的人。

同學是我非常期待Minerva的一部分,因為可以想像會想要去上這所學校的人,應該會蠻奇怪的。非常想和一群和我很像的人,一起做一些我們覺得很酷的事。

06 Minerva的申請

Minerva申請不看SAT和制式的考試,看6項人生成就
申請Minerva不看SAT,更不看任何標準化的考試,正正好呼應我覺得考試和學習幾乎是分開兩回事,有時甚至還是相斥的經驗。Minerva並不用成績定義申請者,但申請要做六項基本能力測驗(創造力、數學、理解、表達、推理、閱讀)。不過實際上,申請的重點其實是六項至少填四項的人生成就(Accomplishment)。而成就的寫作字數很有限,需要像是寫履歷一樣精簡提供量化的數據(寫作方法)與佐證(獎狀、報導、教授推薦信等),而Minerva也說這些內容完全不限於社會定義的成就,歡迎撰寫各種充滿創意的成就。而提供的學生範例都很優秀,像是自己拍紀錄片、創業、訪問Bill Gates等,我聽他們說Minerva所看的主要分為三點。

一、國際化的思維,他們希望申請者是具有國際視野的。
二、專一的發展方向,申請者致力也長期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發展。
三、申請者有能夠達成目標的能力與潛力。

Minerva號稱全美錄取率最低的大學,新聞標題還下This college startup has a 1.9% acceptance rate, making it tougher to get into than Harvard,讓我申請的時候蠻緊張的,但也很真的感謝身邊有一群天才朋友們與我討論成就的撰寫,而我寫的六項成就是:在泰國聯合國得獎專案、吉他社環島募款、吉他獨奏表演、自學資料視覺化、創立國際交流資訊專頁、與TedxNTU的公關贊助。

Minerva招生沒有名額限制,申請獎學金,也不影響錄取機會
此外,他徵收學生也沒有名額限制,如果今年的學生都很優秀,他就會全部都收,獎學金的申請也並不會影響錄取的機會,雖然Minerva和台大比起來挺貴的,但相較其他美國大學,他想要改善的就是學費很貴的美國現況,因此85%的學生都有獎學金,我自己收到的獎學金是一年3,550美金, 學生貸款4,950美金, 和Minerva提供的打工4500美金。Minerva很霸氣又以一貫之的設計理念,都和我對於學習和教育的想像非常吻合,覺得很帥。但就我個人而言,補助的金費還是不太足夠,所以還是得看我能不能申請到其他獎學金等補助了。

08 Minerva的缺點

因為這所學校太新了,有些人把它看作實驗教育或新創企業。而就我得到的資訊,我會把他的缺點歸類為四點:

  1. 行政系統的穩定性。因為學校很新,行政系統不是那麼穩定,還會有變動。但也有學生也說Minerva很願意聽取學生回饋,能快速調整與改變。
  2. 經常性遷移地點的手續。因為每半年就要遷居一次地點,所以常常需要辦理Visa等行政手續都挺麻煩的。
  3. Alumni資源不足,也不在同一個地點。
  4. 沒有Branding。學校畢業生都還沒有在就業市場上被評分,也沒有世界大學排名的衡量標準,因為Minerva認為大學排名並不能反映學生學習成效。雖然他們很會做行銷,但還是不少人對於這件事很多疑慮,這也是我家人反對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在評論上看到很多學生覺得Minerva課業壓力太大,平凡遷徙無法適應環境......等等的問題。我蠻能想像一個高中畢業生突然離開家、必須自己想辦法煮飯、打理生活,還要適應新學校用第二外語學習的難處,更不用說一陣子又換了一個文化的困境,所以Minerva也有說,他們選的學生除了能力,也必須有足夠的成熟度。

感謝

興奮地覺得自己要去全世界最酷的大學唸書!

能申請上Minerva,很感謝願意幫我寫推薦信的Erwin、林聖雄老師,更真的真的很感謝我的天才好朋友們,Ashley、李欣、Leona、Victoria、Lora、禹翔、翔耘、趙。要不是有他們,我甚至不可能想象放棄台大三年學位,去申請一所我根本不確定自己能進的大學,從申請的勇氣、修稿到上了之後,都發生太多困難與意外,沒有他們,我的人生絕對連這種想像都不會有,今天能走到這裡,除了謝謝自己辛苦了以外,全都得感謝他們的支持與幫助。

另外也很感謝Minerva的歐洲負責人Lucian和許多Minerva的學生們,他們真的都花了很多時間與我來回寄信、通話與視訊,解決我的問題們。

特別感謝: Jason Liang的校稿

總結

因為家人堅決反對與經濟考量,他們說之後一毛都不會幫我,所以我還在思考如何克服財務問題,但身為一個還算Adaptive的人,我即便最後回台大應該都還是能好好活著吧(哈哈)。但我真的很喜歡這所大學,因為他真的不偏不倚地把我對於一所大學的想像,從學生為主體的課程、國際化學習環境、產學接軌的機會、與不標準化的招生方法......都收攬在一起了,我雖然不確定到底Minerva真的如我想像一般美好,但我還是很想看看這些會去的學生是誰,也很好奇他們畢業之後到底會長成什麼樣子。

真的很想去Minerva。

錄取後,點擊可以看到所有Minerva的學生分佈地點

更新

四年後,我畢業了。而回頭看四年前的決定,我把畢業的反思寫在這裡:Minerva 畢業

--

--

Responses (5)